目前位置 :  首頁 >  相關文章 > 飼養育種 > 磁場鴿論 > 磁場鴿(一)  回上一頁
   

轉自許緯濠部落格

(一)前言

     七年前,本人發表磁場鴿的理論 ,在五洲賽鴿雜誌連載約一年的時間 ,造成當時全省許多鴿友廣泛的討論 ,成為一個新穎的養鴿知識,也造就了一批成功者及一批起死回生者。至目前,磁場鴿仍然是許多鴿友在茶餘飯後的話題,並且被應用在售鴿或其有關的商品說明上,並有人也打起會鑑定磁場鴿的名號,服務鴿友。這些現象顯示了普遍能接受「鴿子是靠磁場定向」的觀念,也間接肯定了本人的論述有足夠的可信度。在此,我要感謝大家,在實戰上給予本人許多的經驗與建議,讓本人對研究磁場鴿的功夫、理論與實戰相結合,更印證了磁場鴿的厲害,磁場理論絕對不是一門空談的理論,而是可以實戰的一項賽鴿致勝的技巧與方法。


     這些年來,本人生意繁忙,沒有登廣告服務鴿友,一些飛得好的鴿友 ,都繼續抓鴿子來請本人鑑定,均保持很穩定的賽績。甚至在某些專門進口鴿子的鴿友,在引進大銘鴿後,也請本人參考評分一下,至目前該舍最發揮者,均是當年本人評分一流的鴿子。在這裡本人不是要自我吹噓,而是要各位去注意一種賽鴿致勝的新知識,不要故步自封、自我設限,你應該走在別人前面,而不是盲目的跟在別人後面追得上氣不接下氣。因為賽鴿是一個高成本的投資,不是一般收入小康者能玩得起,只有磁場鴿能擊敗多金的集團,以小博大。


今起,本人會在磁場鴿理論的系列探討中,分門別類的與各位介紹:

什麼是磁場鴿?

磁場鴿與一般鴿有何不同?

磁場鴿分為幾種?

磁場鴿如何育種?

如何作出各季型的磁場選手鴿?

磁場鴿的遺傳學?

為何會有隔代遺傳?

磁場鴿與地球磁場的關係?

磁場鴿與天氣晴、陰、雨、霧關係?

磁場鴿與速度的關係?

飼料營養對磁場鴿的加分作用?

太陽磁爆、沙塵暴對鴿子影響何在?

中網原因與磁場鴿的關連性為何?

一般人近親作育的重大錯誤何在?

插組點將的盲點何在?

鴿子退化、原配對作出不穩定之因何在?

培育磁場鴿的重要性為何?

為何不喜歡的醜鴿子老是會勝利?

疾病對磁場鴿磁場消失的發現?


     以上每一篇的論述,都是本人十餘年來不斷的研究、觀察、統計、試驗的嘔心瀝血之作,內行人一看就知是不是真本事,或者只是嘩眾取寵、欺騙大眾,請大家睜開眼睛、打開智慧、多提建議。如果想考考本人,請你們抓幾羽實際有參賽過的鴿子、紀錄鴿和失格鴿混在一起,到寒舍一敘 ,完全免費,不怕你考,只怕你不考 ;如果本人無法通過您的考驗,絕不收您一分一毫,因為本人相信磁場理論對於鴿子的重要性。十餘年來被不信者的冷嘲熱諷、不明究理的亂批評 ,現在開放給大家考試,令大家不要在背地裡道人長短,有本事,大家面對面切磋,心服口服。

 

(二)什麼是磁場鴿?


     常常遇到初見面的鴿友,都會問我這個問題。我總是要看看對方的年紀與教育程度,再作合適的回答。在實際的經驗中,很多鴿友是不懂「磁場」這個名詞的,我總是要舉例,就如手機的電磁波,就如收音機天線接受電波,或者如微波爐的微波在熱茶般,這些波是我們眼睛所看不到的,但它確實存在,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。以上的舉例是從小的地方而言,實際上我們居住的地球,南北兩極就會產生因各地居住地不同,氣候、土壤、岩層、礦層、潮汐、宇宙能量⋯等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地磁,指北(南)針也是應用此原理而設計出來。南北兩極或星球間的引力這屬於大的,如果再細分,各區會有著不同的磁場強度,如百慕達三角洲或台灣海峽澎湖溝某一處海域,都常常令船隻或飛機迷航墜毀。有放過澎湖的人都知道澎湖不好飛,當鴿子進入該區時,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干擾。這說明了地球磁場是確實存在的 。

 

     燕子、候鳥或海上的鷗鳥類等,經過數千公里的遷徙、避冬;蜜蜂、昆蟲出門採食,最後都會無誤的回到家裡;蝙蝠、海豚、鯨魚是靠聲波,大家皆知,這些都說明大自然間有很多磁力、聲波、光波的傳送,是我們人類尚無法透徹的。而鴿子就是利用地球磁場在導航的,換句話說有具備這種能力的鴿子就叫磁場鴿。


     美國康乃爾大學數十年前就對鴿子做相關的實驗,只能以不甚肯定的懷疑態度說鴿子的返巢能力和磁場有關。直至三年前,康乃爾大學有三位博士正式地在「自然雜誌」發表證明鴿子的確是靠磁場定向的,他們將整個實驗過程公佈,包括了山洞內餵鴿子,每次一啟用人工磁場開關,鴿子就知道開飯了,而且餵飼的位置不固定,但鴿子每次卻都能依磁場感應的能力,確實找到放置食物的地方而百試無誤。當本人看到這篇報告時欣喜若狂,全世界總算也有人和我一樣堅信鴿子是靠磁場能力定向的,而且是由全世界有名的康乃爾大學公布及具有極公信力的「自然雜誌」刊出。


     但是,康乃爾大學做的純粹是學術的研究,而本人十餘年來探討的卻是實際比賽鴿的育種遺傳、競翔參賽的實際過程,換句話說,本人的研究必須更精準的與賽制相結合,才能獲勝。因此,本人四處找野生鳥,如燕子、斑鳩、老鷹、麻雀、海鷗、伯勞 ,夜行者如暗光鳥、貓頭鷹等,測其磁場,知道磁場的差異性,日間與夜行鳥類的不同點,再運用到鴿子身上 ,也曾經以磁粉餵食,測量磁場變化的程度是否可以增加先天磁場的要求 ,多少次失敗中再站起來,同會很多鴿友都看不懂我在搞啥名堂,現在我願將十餘年來研究的成果與各位分享 。

 

(三)是否所有的鴿子都具

備磁場感應能力?


     是否所有的鴿子都具備磁場感應能力?本人依磁場種類而分,依強弱而分,依接收能力而分,必須用很嚴格的標準,即依比賽的標準而分。大部份的選手鴿,均須被列入無磁場感應能力一方,若用數字解釋,即目前一般鴿友所作出之選手鴿,十羽選手鴿,僅有一或二羽可達賽完五關的標準,常贏的優良鴿舍,大概能作出三或四羽,換句話說,平均僅有二成的鴿子夠資格參賽,大部份的八成鴿,均在浪費鴿主的資源與金錢。而夠參賽資格的二成鴿中,僅有一成是一流鴿,另一成是二流鴿。一流鴿指的是能進入等位內,二流鴿可齊組,但名次不甚佳。


     所以我們每位鴿友的舍內,百分之八十的鴿子(平均數)都屬於玩賞鴿,是不適合參賽的,你若配出這些去比賽,注定你賠錢輸面子,浪費管理費、藥錢、時間等,配對錯誤又會令整舍素質下降。


     這八成的鴿子,僅有太陽定向能力,這是每一羽鴿子皆有的,只要這些鴿子有一對好翅膀及好骨架肌肉。在平時的訓飛裡,配合健康,會快到令飼主很爽,而作為主力,因為平時訓練時都是好天氣,又是短距離、不須動用到磁場感應能力,所以這些主人就賦以大任,當長距離或惡氣候,就會死得很難看,奇怪的是這些主人就會編織各種藉口,一季再一季的失敗,真是什麼人養什麼鳥。如果聰明一點的鴿友,就會去想:每次不論自己舍內或鴿會,大概僅有一成左右能贏錢獲獎,應該將這一成的好鴿擴大育種才是,根本不須要留下那八成沒有戰功的鴿子。


     這一成的一流鴿,本人十餘年來的統計,百分之九十九均是有好磁場的鴿子,僅有少數1%左右沒磁場。這種情形發生在僅賽 一兩 關就全滅的賽事,這少數幾羽是僥倖跟著一流鴿飛回來的,以後留作種鴿,保證飛不回來,輸更多。換句話說,五關飛完的鴿子,百分之百均是磁場鴿,只是一流或二流差別而已,至於留種價值的優劣,要看磁場的純化。

 

(四)鴿子的磁場感應能力

從何而來?


    這個問題也是鴿友常問我的問題 。為什麼鴿子會有磁場感應能力?目前只有一個答案「遺傳而來」 。鴿子的磁場感應能力每羽皆不同,有的很差,有的很優秀;優良的鴿子必須同時具備數種磁波的感應能力,才能適合台灣的多關賽制,也就是要有十八般武藝才能適應各種氣候。但從本人的研究發現,這些先天性的遺傳很難由後天去改造,後天的努力僅是保持不退就行了。鴿子從出生那一天起,就從父母親得到先天的磁場能力,有的只能飛短距離,有的中距離特佳,有的長距離或惡氣候才能見到牠的實力,僅有極少數的鴿子能全部各種距離都很優秀,可遇不可求,每年我僅能見到 一兩 羽而已。大部份的鴿子均屬太陽定向型,此種鴿子的特性就是先天沒有磁場感應能力或者很弱,只要太陽不見的陰天,歸返的速度馬上變慢,這就是沒有從父母親那裡遺傳其它氣候的感應能力,或許該鴿的父母親也是沒有該能力,此類鴿是不可再作出參賽的。


     因此,選擇種鴿就顯得很重要,但是絕大部份的鴿友在選擇種鴿的時候,身材佳、翅形美都是第一考量,這種錯誤的知見,導致將來一連串的失敗,因為,要身材、翅形、肌肉、骨架一流的鴿子,又要配合有優等的磁場感應能力,這種鴿子很少,大概出現在前三名內的為多,而且又是屬於較好飛的氣候。大部份的入賞鴿都是身材中等不好不壞的居多,實在從身材上看不出特殊之處,這類型的磁場鴿也是最常入賞的一群。因此,只要外型配得過,配合一流的磁場感應能力,這種鴿子就值得我們將牠們的能力培育下去,我看多數輸最多的鴿友,都是對身材條件執著、不肯讓步 ,好像必須是用模具塑造出來的完美體型。再加上外國雜誌短距離的賽制渲染之下,這些觀念一直深植在台灣鴿友心中,他們常講一句話:「慢,就先輸一半。」事實上,有很多磁場鴿是會快的,有先天快的磁場鴿,但牠們並沒有一流的體型也可以飛在頭批。我曾經親眼見到一些鴿友,手持著別人飛下來的紀錄鴿,還一味的批評缺點,我向他們說:「你們是要求體型?還是成績?」


     如果以上的想法不能改變,就很難接受磁場鴿這種新的觀念。長期以來鴿友口中的那一滴血、鳥底、鴿性等名詞,說穿了就是「磁場能力」 ,唯有將優良的磁場能力延續下來,成為一系強又穩定的鴿群,才能立於不敗之地。我所見全省的強豪都是這麼做,雖然他們不懂磁場鴿,但是,他們絕對不輕視任何一羽外表醜陋的紀錄鴿。


下期,將介紹磁場鴿有分幾種、磁場鴿與氣候的關係、如何在各種氣候獲勝等,請稍候。(待續)

 

引文: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cXU.0CWBFRYMnIFko_MGFxeM/article?mid=2&prev=3&l=f&fid=5